眼下,三亞水稻早造陸續進入生長關鍵期,但田間較高溫度也有利稻飛虱繁殖。對此,三亞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醒,近段時間,三亞早造水稻應警惕稻飛虱為害,秧苗期至分蘗初期可噴霧防治,水稻封行后或灌漿期可采用毒土撒施等辦法。近期,農技專家也將深入田間,指導種植戶做好防控。
據三亞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調查,當前,三亞市田間水稻主要病蟲害為稻飛虱,其中褐飛虱約為74%、白背飛虱為26%。經對田間稻飛虱攜毒率(水稻病毒)檢測,褐飛虱攜毒率42%,白背飛虱攜毒率為20%,個別育種田已發現南方黑條矮縮病毒病和鋸齒葉矮縮病。三亞氣象數據顯示,4月,三亞市氣溫總體為24℃~33℃,田間濕度較高。該氣候條件有利于稻飛虱的繁殖,且三亞市早造水稻種植生育期參差不齊,有利于稻飛虱轉移為害。當前,農戶種植水稻早插秧田總體處分蘗期,晚插秧田處于苗期,隨著稻飛虱蟲源的積累,預計早稻后期稻飛虱發生程度為中等偏重發生。
稻飛虱攜毒率高,水稻病毒病感染概率大,容易造成水稻減產。對此,三亞農技專家建議,秧苗期至分蘗初期的水稻,可用三氟苯嘧啶懸浮劑、金龜子綠僵菌可分散油懸浮劑等營養藥劑兌水噴霧,隔7天用藥一次。水稻封行后或灌漿期可采用毒土撒施方法,即用異丙威乳油、敵敵畏乳油劑加少量水稀釋后,用噴霧器噴施于干細土,翻拌均勻蓋布悶約1小時,選擇晴天10左右均勻撒施于稻田。